邢台:采用先进红薯淀粉机械和粉条生产线,促进红薯产业标准化
邢台县红薯种植历史悠久,将军墓、浆水等是远近闻名的红薯种植基地。但过去种植户多是自己找销路,销售渠道单一,红薯价格波动大,一直停留在自给自足的状态。为解决这个问题,该县积极扶持当地加工企业,推动红薯种植走向标准化生产之路。邢台县四季红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3月10日,位于邢台市邢台县将军墓镇内阳村,占地11996平方米。2009年投资240万元建成薯类自动化淀粉生产设备一套,及加工车间1180平方米。合作社主要业务范围:手工粉条(红薯、马铃薯、葛根、紫薯、绿豆)、粉皮(红薯、马铃薯、葛根、紫薯、绿豆、南瓜) 合作社发展目标:打造中国有机农产品传统(手工)加工第一品牌。 合作社发展宗旨:假一赔十,宁缺毋滥 合作社销售模式:5S销售模式 大客户特供模式+超市覆盖模式+连锁加盟模式+网络销售模式+出口贸易模式。
县质监部门选择了以生产加工红薯粉条为主的四季红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对红薯产业实施标准化改造,帮其制定了“清洗、磨碎、分离、和浆、干燥、成型”等工序的生产管理规范,从河南沙金平台薯业设备厂引进先进的淀粉加工成套设备,配置齐全的红薯清洗机、清洗去皮机、红薯淀粉机、淀粉脱水机、淀粉干燥机等,并免费培训化验室检验人员,使其由家庭式小作坊变成了车间面积1200平方米,年产值500万元的规模企业。改造后的“四季红”,带动山区农民增加红薯种植面积600亩,直接经济收入200万元。
“我种红薯好多年了,以前种红薯就是自己吃,没有销售途径。现在好了,通过合作社定点收购,我放心大胆地承包了100亩地,收入增加了32万元。明年还要扩大种植规模。”将军墓镇半天垴村的红薯种植大户赵小辉兴奋不已。